皕宋樓藏書志  

 

(清)陸心源《皕宋樓藏書志‧子部‧釋家類》

 

*版本與版式

 

1.全書共一百二十卷,續志四卷。釋家類只一卷,在六十五卷處。

 

2.據清刻潛園總集本影印。收於《書目續編》(臺北:廣文書局,1991)、《續修四庫全書‧史部‧目錄類》、《清人書目題跋叢刊》(清光緒八年十萬卷樓藏版)。

 

3.附日本島田翰所撰《皕宋樓藏書源流考》一卷。

 

4.卷首有李宗蓮〈序〉,次例言十則,次目錄,僅列類名,共分四十三類:易類、書類、詩類、禮類、春秋類、五經總類、四書類、孝經類、樂類、小學類、正史類、編年類、紀事本末類、別史類、雜史類、詔令奏議類、傳記類、史鈔類、載記類、時令類、地理類、政書類、職官類、目錄類、史評類、儒家類、兵家類、農家類、醫家類、天文算法類、術數類、藝術類、譜錄類、雜家類、類書類、小說類、釋家類、道家類、離騷類、別集類、總集類、詩文評類、詞曲類。

 

5.每半葉十行,每行二十個字。雙欄,白口,單魚尾。魚尾上有書名,版心著名卷數及葉數。

 

6.墨圍用於:「不著撰人名氏」、朝代。

 

*書目

 

1.《宏明集》十四卷:明支那本。粱釋僧祐撰。

《出三藏集記‧卷十二》有〈弘明集目錄序〉,以〈牟子理惑〉始,終於〈弘明論〉,凡十卷,其後續有增入,為十四卷。現通行者有兩種:一為藏本,分為嘉興藏本(支那本)與頻伽本;一為單刻本,分為吳惟明刻本(汪道昆本)與金陵本。藏文有前序,惟吳刻本無前序,但其後皆有僧祐自序。

 

2.《宏明集》十四卷:顧千里校本。粱釋僧祐述。

 

3.《高僧傳》十四卷:舊鈔本。粱會稽嘉祥寺沙門慧皎撰。

前有慧皎自序,後附王曼穎及慧皎書,又有龍光寺釋僧果跋。此書始於漢明帝永平十年,終於梁天監十八年,凡二百五十七人,又附見二百餘人。分為十類,每類後系以評論,每卷後附有音釋。

 

4.《續高僧傳》四十卷:明支那本。唐釋道宣撰。

前有道宣自序,卷後有墨圖,計五行云:「福建福寧州福安縣尹丹陽賀學易施貲刻續高僧傳,記字若干,銀若干」云云。分類亦承慧皎,只略有不同。此書始於梁初運年間,終於唐貞觀十九年,凡四百八十五人,附見二百十九人。

 

5.《廣宏明集》十卷:顧千里校本。唐終南山釋道宣撰。

其後有「顧氏手跋曰」。

 

6.《廣宏明集》三十卷:。明刊本。唐釋道宣撰。

此書體制與《弘明集》略異,故不曰續而曰廣。宋、元、麗藏皆三十卷,明南北及清藏四十卷。《四庫》著錄者三十卷,採用吳惟明刻本。吳刻出於宋、元藏,時在萬曆十四年,嘉興藏出於明北藏,《廣宏明集》先刻,《弘明集》後刻。

 

7.《法苑珠林》一百二十卷:明支那本。唐上都西明寺沙門釋道世玄惲撰。

卷首有吳省蘭稷堂二朱記、李儼序。宋、元、明、清藏皆百卷,獨嘉興藏改為百二十卷,《四庫》著錄即嘉興藏本。道光間,常熟蔣氏刻本回復為百卷,常州天寧寺刻本、頻伽本亦百卷。此書將佛家故實,分類編排,凡百篇,篇各有部,部又有小部,均以二字為題,總計六百四十餘目。而且證必注出典,表示其說有徵,不為虛構,甚合史法,故清代漢學家特重此書。

 

8.《古清涼傳》二卷:金刊本。何夢華舊藏。唐朝藍谷沙門慧祥撰。

以《華嚴經》有云,東北方有菩薩住處,名清涼山,遂以五臺山實之,詳載封域勝迹及古德靈異。

 

9.《廣清涼傳》二卷:金刊本。宋清涼山大華嚴寺壇長妙濟大師賜紫沙門延一重編。

從《古清涼傳》而補之。前有〈郄濟川傳〉,末載支道林〈文殊像讚〉。

 

10.《續清涼傳》二卷:金刊本。宋朝奉郎權發遣河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張商英述。

皆述神異,並錄〈五臺賦〉詠。卷端有「宋朝奉郎權發遣河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張商英述」。

 

11.《開元釋教錄》二十卷:明支那本。唐崇福寺沙門智昇撰。

《郡齋讀書志》及明北藏目錄作三十卷,書實二十卷,不過中有一卷分為上下二卷。本書分為總錄與別錄:總錄以譯人為主,分十九朝代記之,末付諸家目錄,凡十卷,共一百七十六人;別錄以經為主,分七類記之,末為入藏錄,亦十卷。此書之前,已有諸家目錄及僧傳,故此書乃及諸家之成,而補其闕漏,訂其訛誤。惟重翻譯,而忽略本土著述,以致中土高僧言論,多被刪除。

 

12.《宋高僧傳》三十卷:明支那本。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賜紫沙門贊甯等奉敕撰。

此書繼道宣而作,始自唐高宗時,凡五百三十三人,附見一百三十人。分類亦照道宣舊目,惟解義作義解,則與慧皎同。前有端拱元年進書表及敕。書中所載,十之八九皆唐僧,可補《唐書》及《通鑑補》之闕。

 

13.《法藏碎金錄》十卷:明刊本。宋元光祿大夫太子少傅上柱國澶淵晁迥譔。

卷首有潤之所藏朱記。此書蓋儒、釋、道三家之言,以為修身養性之助。此書應入雜家類,《四庫》入釋家類者,依陳振孫《書錄題解》。明嘉靖間,迥裔孫瑮重刻,易名《伽談》,故卷末有晁瑮刊板跋。

 

14.《林閒錄》三卷《後集》一卷:明刊本。宋高安沙門釋德洪集。

前有大觀元年謝逸序,後有萬曆馮夢楨跋。卷首有吳卓信印、頊儒朱記。

 

15.《晁文元公道院集要》三卷:明刊本。宋光錄大夫太子少傅致仕澶淵晁迥撰。

前有王古說明此書來源,乃將《道院別集》、《法藏碎金錄》、《耄智餘書》刪去重複,整比義類,列為三卷,故《郡齋讀書志》仍入別集類,陳振孫《書錄題解》改入釋家類。

 

16.《翻譯名義集》二十卷:明支那本。宋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。

前有周敦義序,提到「嘗有意效崇文總目,撮取諸經要義,以為內典總目。」洽逢此書請其作〈序〉,論及唐玄奘的「五不翻譯」,並讚嘆法雲大師的編纂。後有大德辛丑〈普洽記〉。

 

17.《五燈會元》二十卷:明萬曆建昌府刊本。宋釋普濟撰。

前有釋廷俊序。明嘉靖、萬歷間,此書迭有刊本,然未嘗入藏。其正式入藏,自清龍藏始。光緒初,宋本自海外歸來,卷首有普濟題詞,又有王槦序,卷末有寶佑元年武康沈淨明跋,是為宋寶祐本。

 

18.《歷代編年釋氏通鑑》十二卷:宋刊本。宋括山菴釋本覺編集。

「案,此南宋麻沙刊本,每葉二十二行,每行二十二字,小黑口。卷中有『文石朱象賢玄氏』陰陽文長印、『季振宐藏書』朱文長印、『汪士鍾印』、『白文方印』。其書按年記載,至周世宗止。乃《四庫》所未收也。」

 

19.《羅湖野錄》四卷:鈔本。宋釋子曉瑩撰。

嘉興藏本及影印續藏經本,均二卷,《寶顏堂秘笈續集》本分為四卷,《四庫》著錄亦四卷。前有紹興二十五年自序,末有紹興三十年無著道人妙總跋。《四庫》著錄本,此跋適闕題名,藏本跋尾年月下有「毗陵無著道人妙總謹書」十字,《寶顏堂秘笈》本亦無之。

 

20.《釋氏稽古畧》四卷:元刊本。元釋覺岸寶洲編集。

前有李桓序,《四庫提要》誤作李恒;此書於唐代前後均載有濮王紃天壽年號,《四庫提要》誤作天燾。

 

21.《佛祖歷代通載》二十二卷:元刊本。元嘉興路大中祥符禪寺住持華亭念常集。

明北藏分為三十六卷,以目錄為卷一,以卷一為卷二,卷二十一以下,每卷分為二卷,卷二十二分為三卷。嘉興藏、清藏、頻伽藏及續藏經、磚橋各本皆因之,以是三十六卷遂通行於二十二卷。前有虞集序、覺岸序、正印序、守忠序,卷首有休寧汪季青家藏書籍朱記。此書因撰於元代,有補史典之所闕者。

 

 

  陸氏樓名皕宋,所儲實未能副之。蓋中有翻刻,且將殘缺不全宋本百川學海拆散以充數。然此目備錄宋元人序跋,或先輩時賢題識亦為收錄,因其精目錄、版本、校讎之學,故所撰書目、題跋,俱為世所重。而四庫未收者,略附題解。研究兩宋金元之學術著作,此目可取資者實多。

 

 

*相關閱讀-皕宋樓事件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utth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